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第七期!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动态一周简报(9.24~9.30)

2016-09-30 译世界 译·世界



编者按 

时值国际翻译日,并迎来国庆节,译世界推出第七期《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动态一周简报》。由于中间隔着十一长假,第八期将于10月14日周五推出,内容将涵盖此前两周的信息。感谢大家持续关注,并祝大家节日快乐!


C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件

·本周要点

·事件预告

产品前沿

重要观点

行业数据

Part 1

重要事件


本周要点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近日,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多位学者以及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150多位师生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江苏师范大学和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共同举办,旨在纪念2013年9月中方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同世界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3周年,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学者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服务能力。


第二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在大外召开


9月26-27日,第二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2nd Conference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Documents)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召开,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也于当日正式成立。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重要概念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外交外事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及中央编译局《国 36 41235 36 15231 0 0 924 0 0:00:44 0:00:16 0:00:28 3173 36 41235 36 15231 0 0 871 0 0:00:47 0:00:17 0:00:30 3159理论动态》杂志社联合举办。来自外交部、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机构和高校的80余名嘉宾、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开题


近日,2016年度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开题会在合肥召开。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所长助理王晖,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恩红、安徽大学教授吴小培、安徽省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汪炳兴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课题开题进行指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派员出席。会上,课题负责人、科大讯飞公司执行总裁吴晓如介绍了课题的总体思路、研究目标、重点难点和预期成果。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地语委系统的课题组成员分别介绍了各地试点应用的内容。


2016大数据产业与应用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召开


9月27日,“2016大数据产业与应用发展论坛”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举办,该论坛由乌兰察布市政府、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协同创新专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战略新型产业杂志社承办。来自发改委、经信委、开发区管委会、华为、大唐微电子、国双、软通动力、骅兴、海泰方圆、中油瑞飞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王国相副市长代表乌兰察布市政府为论坛致辞时指出,乌兰察布市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具备区位、电力、地质、气候、网络、配套服务、核心企业带动等七大优势。在政策层面,市政府为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返、房租减免等扶持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的产业转型发展。


2016语言大数据联盟实践型教学师资培训首期培训班在北京举办




9月24-25日,2016语言大数据联盟实践型教学师资培训首期培训班在北京举办。该培训班由我国前驻外大使、联合国中文处处长徐亚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教授平洪,中译公司资深译审罗洪燕,国际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关娟娟四位专家进行讲授。7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外语院校及MTI院校的教师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徐亚男大使为参训教师颁发了由联席主席黄友义亲笔签名的结业证书,该证书也将成为MTI师资培训的证明。


第十六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联合推进会议在沈阳东北大学举办


近日,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主办、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承办的第十六届中日自然语言处理联合推进会议(The 16th China-Japa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Joint Promotion Conference,CJNLP2016)在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中日双方的40余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探讨。


此次会议上,双方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共计15篇口头报告、15篇论文海报,内容涉及机器翻译、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料库建设等,其中9篇口头报告、5篇海报以机器翻译为主题,反映了机器翻译研究在当前中日两国学术界的火热程度。


2016年“永旺杯”第九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初赛举行


9月27日下午,“全国口译大赛——‘永旺杯’第九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初赛正式拉开帷幕,报名参赛选手将通过网络考试的方式参与首轮筛选。据悉,“全国口译大赛——‘永旺杯’第九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本次的大赛分为日语组、法语组、德语组、俄语组、韩语和西语组,比赛形式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在初赛之后,每个比赛项目将各有15名选手参赛进入2016年10月29日上午举行的复赛,经复赛各选出6名选手进入决赛,于2016年10月29日下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与最终的决赛角逐。



事件预告


第七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将于11月在京召开


第七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The 7th National Legal English Competition)将于12月3-4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本届赛事由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和法律英语证书(LEC)全国统一考试委员会联合主办。


参赛选手可围绕“用英语表达你的法律观点”的主题,自由参与法律英语论文大赛和法律英语演讲大赛。大赛同时面向高校法律专业在校生和法律专业从业人员,11月15日之前接受单位和个人的公开报名。


北京语言大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国际合作双学位硕士报名开启


北京语言大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文化遗产发展”国际合作双硕士学位项目将于10月正式开始接受报名,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首批被录取者将于2017年9月份正式入学。该项目于今年2月份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批,项目学制3年,核心课程师资由英方提供,公共课、外语课和部分中国文化遗产方面的课程由中方提供。


参与该课程的学员毕业后将获得双硕士学位: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和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发展”硕士学位,并将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发展中心、英国各大博物馆、古堡、庄园等文化遗产所在地、国内文化遗产实习基地的实习机会。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将于12月召开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将于2016年12月17-18日在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召开。大会将以“国家标准指导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为主题,邀请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和商务英语专家作大会发言,部分院校介绍师资团队建设经验,同时组织院系负责人开展分组研讨和交流,宣读论文,共同探讨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


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293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进行经验梳理总结。为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教授、黑龙江大学严明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兴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许德金教授、上海海事大学翁凤翔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郭桂杭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鲍文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立非教授等将参会交流。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翻译研究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将于12月召开


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翻译学术研究与语言服务水平及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翻译研究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定于2016年12月2—4日在广州召开。


据悉,该论坛由中国翻译协会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中心、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翻译协会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中心广东分部承办、广东省外国语言学会协办。会议以“助力‘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国家长远发展”为主题,主要会议议题包括:翻译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规划和语言政策、语言服务行业人才培养与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翻译研究的多维视角、专业学科(如医学领域)翻译人才培养等。论坛将邀请国内翻译界著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并组织与会代表围绕上述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研讨。


Part 2

产品前沿

谷歌机翻“接近笔译”说法搅动业界 点评:神经机器翻译不是颠覆性翻译技术


据外媒报道,谷歌于9月27日发布了网页版和移动版的谷歌翻译。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会采用全新的神经机器翻译,而这个App每天要进行一千八百万次这样的翻译。谷歌的神经机器翻译(GNMT)对八层长的短时记忆递归神经网络(LSTM-RNNs)依赖性很强。“通过层间残留联系可以加强梯度流。”谷歌科学家在论文中写道。在图像处理器的帮助下,神经网络一旦变得足够成熟,谷歌就可以靠它尚未发布的张量处理单元进行数据处理。谷歌大脑团队的研发科学家Quoc Le 和Mike Schuster提到,有了双语评分员的帮助,在翻译Wikipedia上的多语种样句时,谷歌神经机器翻译的错误率实际上已经降低了55%到85%。“人们对这个翻译系统的评价显示,与之前那个基于短语的翻译系统相比,在翻译多种语言时,神经学习翻译系统的错误率已经降低了60%左右,其中包括英法互译,英西互译以及英汉互译。附加实验的结果显示,翻译系统的质量将和笔译人员平均水准更加接近。”


专家点评

中国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崔启亮


1)神经网络技术不是新技术,十多年前就有了,在其他领域早有应用。现在用于机器翻译技术不久,效果不错。与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SMT)相比,从已经发布的有限的文献结果看,NMT的译文与SMT的译文对比,在BLEU(一种评价机器翻译译文质量的指标)上要高4-5个点甚至更高,但是NMT在中文与英文(或者外文)翻译的译文质量还差强人意,远远没有达到职业译员的译文程度。


2)NMT与SMT相比是机器翻译技术的进步,NMT生成的译文在句子级的流畅性提高了,但是准确度还不够好,而且错误的产生规律更加模糊,可能会增加译后编辑(Post-Editing)的难度。就像SMT是RMT(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进步,但也只是一小步,谈不上颠覆。当前机器翻译技术的最大缺陷是机器无法像人类那样逻辑缜密的思维和逻辑判断。


3)NMT已经开始沿着人类思维的目标在努力,其进步应该会越来越快,但会有个过程,机器翻译短期内不会让职业翻译人员下岗,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是可行的方法。


4)NMT是一个重要突破,虽然发展时间短,但对机器翻译领域研究影响巨大,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值得关注。


国家语委语言智能研究中心推出“智能教育机器人”


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开发的智能教育机器人正式面世。据首都师大副校长、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教授介绍,这款智能教育机器人应用了人工智能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算法,融合声音、图像、视觉、动作等多种感知技术,能有效支撑教育知识体系的表达、交互与可视化,辅助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趣味性。这款由首都师范大学国家语委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开发的智能教育机器人,可望将传统课堂变成智能机器人辅助互动课堂,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小伙伴。


听障群体社交实时翻译APP“声活”发布


9月24日,国内首个听障群体垂直社交APP“声活”在深圳发布,声活听障者创业就业公益基金也在慈展会亮相。据了解,该APP由深圳市声活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与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出。作为中国首个听障群体垂直社交分享平台,“声活”不仅能够实现听障群体与普通人的有声交流,让彼此沟通更加顺畅,还将解决听障群体康复治疗以及在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及平等机会方面的需求。


据声活联合创始人陈维伟介绍,在“声活”APP中,听障人士除了可以实现语音翻译及社交功能,“声活”还将在年底的2.0版本中推出服务版块,发展手语翻译预约服务、听障用品售卖和招聘功能等,帮助听障人群在就医、法务、商业交流、生活场景中实现顺畅沟通与交流。


Part 3

重要观点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柴明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教育和翻译服务才刚起步




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说,翻译专业和外语专业不能划等号,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师资也不同。他表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教育和翻译服务才刚起步,需要教育内部人士的共识。中国长期以来进行的主要是外语教育,而专业翻译的要求更高,需要做到翻译者不能自说自话,不能进行再创造。如今的中国社会还没有把翻译看成是一项专业服务。而专业翻译就像医生一样,是专业服务,来不得半点掺假。同时,专业服务也意味着专业定价、专业费用,并需要按照工作量给予翻译人员相应的时间。中国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如果真的想走出去,中国人就得用专业化的目光来看待翻译。(据俄院校友之家公众号)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顾悦:回归经典阅读才是英语专业生存的不二法宝


当今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正面临危机——这近乎已成为一种共识。当下中国高水平英语人才严重匮乏,大量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水平有限、思维能力较弱、人文素养不足、专业知识缺乏;而国内公共场合英语翻译错误层出不穷、某些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缺乏基本的文化觉知度等等,也十分常见。可以说,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于“职业训练”的任务也并没有很好地完成。英语专业就业困难、多年被亮红灯,也就不难理解了。


正如Krashen的理论所指出的,外语教学“重点在于提供大量易于自然吸收的材料”,这也是英语专业教育亟需做的事情——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具有经典性的阅读内容,并基于这样的阅读开展教学。经典阅读意味着,使用最具有经典性的作品作为教学的重点、语言习得的材料。与此同时,基于阅读经典的人文教育则是应当前置的教学内容。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教学法、英语国家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是英语专业真正的学科内涵,而其中,英美文学教育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英语专业的核心。文学教育直接促进语言能力培养、文化觉知度培养、审美能力培养、情感智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据顾悦发表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署名文章)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陈光:四大措施促进“十三五”大数据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2016大数据产业与应用发展论坛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陈光博士提出,从大数据商业模式来看,目前主要的大数据商业模式可以归纳成数据买卖、信息服务、第三方数据服务、软硬件销售、融合服务等5种模式。从我国区域大数据发展来看,20余个省市发布了大数据规划,并通过成立大数据专门管理部门、建设大数据交易机构、成立大数据产业联盟、建设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平台等措施推动大数据发展。


目前,我国大数据区域集聚发展效应开始显现,出现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五个各具特色的集聚区域。“十三五”期间,实施以下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抓紧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二是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引导和规范数据资源流通,三是制定促进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财税、投融资、人才等政策,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来自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公众号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



东北大学朱靖波:搞机器翻译的应深入挖掘“人机和谐发展”





我个人看好“机助人译”的模式,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友好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能够让机器翻译真正帮助人工翻译,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但目前机助人译研究大多主要关注于寻求更好的人机交互方式作为切入点,不仅仅限于简单的译后编辑方式,虽然取得了一些好的结果,其实这个课题也是挺不好弄的。但对于机器翻译来说,人机交互行为(比如人工纠错内容)对于翻译性能改善是非常有价值的,换句话说,如果能够让机器翻译系统基于人工交互结果进行自我反馈学习,不断优化翻译性能,必然会进一步改善机助人译的效果,暂称之为“人机互助”模式。所以如果能够从“机助人译”模式发展到“人机互助”模式,人机和谐发展,该研究方向就会开出更多的硕果,这个工作也不太容易,值得我们搞机器翻译技术的深入挖掘一下。(据朱靖波新浪微博)


Part 4

行业数据

我国翻译人才缺口高达60%


翻译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从1979年联合国翻译培训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以来,迄今不过30多年。国家设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2007年才开始招生,第一批招生院校仅有15所。到现在,从翻译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只有千人左右。同时,由于以前没有翻译专业,师资严重匮乏,还存在老师自身经历、经验不足等情况,所以一些成功开展专业翻译教学的院校每年都在进行师资培训。根据中国翻译协会2009年的数据,全国翻译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专业翻译公司有3000多家,但真正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员很少,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大约只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我国翻译人才缺口高达60%,翻译人才匮乏且参差不齐,无法准确、及时消化国际间包括经济和科技信息在内的巨大信息流,将导致中国失去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据俄院校友之家公众号)


会展经济催热小语种翻译 译员日酬劳高至2000元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近年来承办的国际性展会越来越多,给这些“小语种”翻译提供的平台也越来越多。据了解,本届亚欧博览会吸引了2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参展企业418家,会展经济催热了尼泊尔、印度、阿拉伯等小语种,译员每日酬劳从150元至一两千元不等,一些有经验的翻译,在亚欧博览会期间可挣万元左右。据现场译员王雅婷说,她学的是英语专业,尼泊尔语是她的第二专业,平时没觉得有什么用,没想到亚欧博览会一开,小语种翻译成了“香饽饽”。(据新疆网报道)



出品方:译世界编辑部

责任编辑:张婷


声明:本文为译世界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擅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独家 | 第六期!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动态一周简报(9.15~9.23)

独家 | 第五期!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动态一周简报(9.10~9.14)

独家 | 第四期!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动态一周简报(9.3~9.9)

独家 | 第三期!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动态一周简报(8.27~9.2)

独家 | 第二期!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动态一周观察(8.20~26)

独家 | 重磅推出!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动态一周观察(8.13~19)


您对翻译行业的见地,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来稿请致:media@yeeworl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